稻谷花卉网 > 养花知识>正文

单性果实名词解释(单果和复果名词解释)

近期不少花友都在问:单性果实名词解释(单果和复果名词解释),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4312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1分钟, 内容均可免费复制哦!


文章目录:

吃这种水果时,我劝你不要吐种子

要说水果的别名,光是番荔枝就能列上一大串:释迦果、佛头果、林檎、唛螺陀、洋菠萝……


吃一颗就可以立地成佛(bushi)


这种植物最初到达台湾时,有人觉得它像未成熟的绿色荔枝,因此取名为“番荔枝”,番的意思即外国的、外族的、外来的。


潮汕人觉得它像苹果,所以叫它“林檎”(苹果的古称);外国人也觉得它像苹果,吃起来又很甜,所以叫它“sugar apple”。


我觉得吧,还是“释迦果”和“佛头果”最贴切,它乍一看明明就是释迦牟尼的佛头“小卷毛”嘛。


番荔枝为啥有那么多疙瘩?


我们平时说的番荔枝,一般指番荔枝科番荔枝属的一种落叶或半落叶小乔木Annona squamosa。番荔枝原产于热带美洲,不过现在已经在全球热带地区均有栽培。


番荔枝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生长要求年平均温度在22℃以上,果实成熟期一般在6月到11月。我国台湾、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等省区设有生产基地,以台湾番荔枝产业最为悠久、发达。


它的果实是闻名世界的热带水果之一,长相奇特:呈球形或圆锥形,黄绿色,单果重量150~350 克;表面密布凸起的瘤状疙瘩,龟裂纹明显,被一层薄薄的白蜡粉。


为什么番荔枝表面会长出紧密相连的瘤状疙瘩呢?


答案自然要从果实的“前世”雌蕊身上寻找了。番荔枝的花单生或2~4朵聚生于枝顶,或与叶相对着生,长约2厘米,青黄色,下垂;花瓣6枚,呈2轮排列,外轮花瓣狭长而厚、肉质,内轮花瓣极小、退化成鳞片状;雌蕊很多,没有完全合生,彼此还算独立,其下部藏着一颗胚珠,胚珠受精后发育成种子,雌蕊则发育成果实。


番荔枝的花


图片


不太严格地讲,理想情况下,有多少枚分离的雌蕊就能分别长成多少颗小果实。番荔枝的雌蕊群是不同程度地合生,在朝果实“转世”过程中,由一枚枚雌蕊变成的小果实会紧挨在一起形成大果实,即我们熟悉的番荔枝。而那一个个瘤状疙瘩则为小果实的顶部。


吃过番荔枝的朋友都知道,沿着疙瘩之间的缝线,很容易撕下一条一条果瓣来,每条果瓣藏着一粒种子,即为一颗小果实。植物学把这种由不完全合生的雌蕊群集体发育成的果实叫做聚合果。


撕着吃,更好吃


图片


再看下面这些水果的结构,是不是似曾相识?


这些番荔枝你可能没吃过


从广义上讲,“番荔枝”有时也指番荔枝科或番荔枝属中具有经济价值的种类和栽培品种。目前世界上被商业化开发种植的主要物种有5种:番荔枝、秘鲁番荔枝、阿蒂莫耶番荔枝、刺番荔枝和牛心番荔枝。


根据《中国植物志》英文版Flora of China记载,全球番荔枝科大概有129属、2300多种,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产24属、约120种,其中41种为特产。番荔枝属约有100名成员,绝大部分生活在热带美洲,极少数在热带非洲,我国野外没有该属植物,已从海外引进栽培了7种,基本为生产果实。有论文指出,番荔枝属约有14个种的果实可供食用。图片


市场上常见的佛头果为番荔枝和秘鲁番荔枝的杂交后代,叫做阿蒂莫耶番荔枝(音译自其拉丁名Annona atemoya),又名凤梨释迦,顾名思义,果实乍一看有点像凤梨(凤梨即菠萝,像不像嘛,取名人说了算),味道香甜又齁!甜!


菠萝:???打扰了


图片


这是目前培育品种最为丰富的番荔枝属成员了,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栽培最多。我国广东引进其多个品种,其中‘African Pride’(直译“非洲骄傲”)表现最好,已成功征服华南地区水果市场。


有趣的是,凤梨释迦的两个杂交原种果实外貌截然相反——番荔枝的果实表面凸起疙瘩密密麻麻,且有十分明显的褶皱,而秘鲁番荔枝特立独行,其果实表面不仅不凸,反倒向内浅浅凹陷,如同人用手指在面团上轻轻按出许多凹印。


秘鲁番荔枝


图片


除此之外,从热带地区水果摊上还能见到其他多种番荔枝属水果,常见的有刺果番荔枝、山刺番荔枝、牛心番荔枝、圆滑番荔枝等。


刺果番荔枝是各种释迦果中个头最大的,又名“大果番荔枝”,最大者重约3kg,可达成人手臂那么长,在印度主要作为饭后甜点。果实外表具刺状凸起,故名“刺果”,但刺较软,不像榴梿般扎手;果肉乳白色,气味芬芳,甘甜透酸,味道层次丰富,含有较多维生素B,适合直接食用,又可用于榨汁,据说非常美味。可惜在我国种植水土不服,不耐寒,遇-2~1℃气候主干容易大部分冻死。


刺果番荔枝


图片


山刺番荔枝是另一种果实带刺的番荔枝属成员,但它果皮颜色淡,个头较刺果番荔枝小,果肉呈亮黄色。


山刺番荔枝


图片


牛心番荔枝的果实形状似牛的心脏,果皮较光滑,成熟后外表颜色发红;风味一般,主要作嫁接砧木用。圆滑番荔枝的果皮如其名,也挺光滑,果实成熟后呈绿色,品质不行,也作砧木用。


牛心番荔枝


图片


圆滑番荔枝


图片


吃番荔枝,种子该不该吐?


番荔枝售价不菲——今年市场价是20-40元/斤,血统优良的品种可高达60-70元/斤,是正儿八经的“贵族”水果。


番荔枝在营养配制方面剑走偏锋、独辟蹊径:果肉糖分含量较高(近20%),是梨的2.5倍、草莓的3倍,比常见多数水果的糖分供应都慷慨;果肉脂肪含量(近0.83%)同样较高,是梨的8.3倍、草莓的4倍,这也是常见多数蔬菜水果所不具备的。


甜到齁嗓子


番荔枝确实太甜了,当我多年前在广东老家第一次吃番荔枝时,我就把它打入个人饮食黑名单。至今我仍记得,那熟透了的产生老年斑的佛头果几乎只剩甜味,犹如疯狂发糖的甜宠剧,不适合我这种爱看宫斗剧的人。


据此温馨提醒:


减肥人士和糖尿病患者要少吃番荔枝,


这无异于喝了杯奶茶。


总体而言,番荔枝是营养非常均衡的水果,除了糖类、脂类,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黄酮和粗纤维,而且人体必需氨基酸一一配备,维生素C含量也不逊色于梨和苹果。此外,种子含油量高达20%,极具榨油潜力。


这些听起来不错,但番荔枝有个致命伤——快熟易烂。采摘后后熟期极短,通常只有1~3天,果实很快就会变软,口感降低。在一些东南亚国家,人们会将番荔枝果肉与冰激凌或牛奶混合,制成沙冰冷饮。


番荔枝也能加工制成饮料、糖果、罐头、果酒等,以减少采后损失,尽可能保留营养价值。图片


而且,番荔枝的性价比一般,因为……番荔枝的种子又多又重!番荔枝的种子几乎占了果实质量的30%,而且每个水果里大概有20~40粒种子。这钱花的有点亏啊!


这吐的不是种子,是我的钱


图片


此时我脑海里不禁浮现金庸笔下裘千尺狂吐枣核的情景……


撰文 | 咘呱


部分图片 | 图虫创意


微信编辑 | 阿什么爽


从植物学的角度了解一种植物,新疆南瓜

引言:


新疆贵族南瓜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南瓜,也称:金丝栗瓜、丑瓜等,它口感粉、糯、甜,细腻柔滑,瓜肉没有明显的纤维感,吃在嘴里,有种淡淡的栗子香味,使得大家都非常喜欢这种南瓜。


在吃到这样的美味时,有人可能要问这种南瓜只产新疆吗?新疆独有吗?其他地区能种植吗?我们今天就来系统的认识它,并教会您如何种植出高品质的瓜。


新疆贵族南瓜?其实人家是笋瓜(北瓜)哦!


新疆贵族南瓜按植物学分类,隶属于葫芦科Cucurbitaceae>>南瓜属Cucurbita>>笋瓜 Cucurbita maxima下的栽培品种组Cucurbita maxima 'Blue Banana'。


笋瓜Cucurbita maxima和南瓜Cucurbita moschata非常相似,但习性有很大差距。南瓜原产墨西哥,耐热耐旱也不怕雨季,所以在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生长良好,但是到了干旱寒冷的地区,就会出现座果率低,产量低。笋瓜产于安第斯山脉喜温润冷凉气候,到了干旱少雨水的地区座果率低,产量也低。人们根据它们生长习性的差异,定名为南瓜、北瓜,而1988年颁布的国家标准GB 8854-1988《蔬菜名称(一)》中采用“笋瓜”作为北瓜的正式名称,最新版的《中国植物志》也以笋瓜作为该物种的中文正名。


新疆贵族南瓜的起源


笋瓜Cucurbita maxima起源于南美是最多样化的驯化物种之一。早在16世纪该物种的不同种类就被引入北美,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前,该物种已在整个美国本土原住民部落种植。到19世纪初,已知至少有3个变种开始商业种植。美国万圣节常见的大型橘红色南瓜其实是笋瓜Cucurbita maxima,而南瓜灯其实是西葫芦Cucurbita pepo。


新疆贵族南瓜 英文名:Guatemala Blue Squash(危地马拉香蕉南瓜),日文名:飛騨かぼちゃ,俄文名:Гватемальский голубой банан 是美洲长果笋瓜的代表之一。具有细长的形状,果皮浅蓝色,粉红色或橙色等,果肉橙色。新疆贵族南瓜不过是这个品种组中一个品种,且世界很多地区均有种植。(下列图片为该品种组的各品种)


新疆贵族南瓜的适应性


作为笋瓜Cucurbita maxima下的栽培品种,新疆贵族南瓜自然有着类似的生长习性,喜温润冷凉气候。全国各地均有种植,最好的种植区是东北、西藏林芝、四川西部、云南等地,而不是新疆的戈壁绿洲。在新疆绿洲气温超过40℃时顶稍会出现日灼(不耐高温干燥),幼苗、嫩枝不耐盐碱。


在日本它的种植区为岐阜县高山市等地。


世界各地的商业宣传貌似都是一样的,但植物学总能告诉我们事情的真相。日本栽培始于明治维新时期(可能更晚),“宿傩南瓜”商标注册在2001年。


俄罗斯高纬度地区种植能得到更高的产量和单果重。


如何种植出高品质的瓜


曾不断收到业余种植爱好者反馈座果率低,生长势太旺盛,然后开始怀疑自己这个地区是不是不适合种植?其实你只是没找到种植管理技巧,它与常见的南瓜整枝是有明显不同的,下面我们来一步步学习下。


栽培要求:株距35-40厘米,行距1.7米以上。有条件的可以开沟施底肥(农家肥混合缓释肥和复合肥),播种温度应在25 ℃ 左右,播种深度3-4厘米,发芽湿度不宜过大。


摘心处理:幼苗长至5-6片真叶时摘心(单蔓整枝时不摘心)


第一次整枝:幼苗摘心后大约7天,叶腋会发出多个侧芽。这时我们选留2个强壮的作为结果蔓。


▲整枝前


▲整枝后


第二次整枝:当2个结果蔓长到50厘米时,蔓的叶腋也会萌发侧芽,我们要及时摘除,防止它消耗养分,这时如果蔓基部有雄花我们也可以摘除。


诱引:我们应合理分配蔓的生长方向和空间,不能让它杂乱无章的生长。


▲梳理前


▲梳理后


人工授粉:人工授粉可大大提高座果率,防止畸形果的发生。雌花最早出现在结果蔓的8-11节,授粉应在早上的8-11点(太早花没有打开,花粉未成熟,太晚花会闭合,花粉活力不够)。


施肥和浇水:叶片嫩绿,节间长说明水浇多了。 叶片深绿,在中午高温时蔫是缺水的表现。缺肥时植株很弱,蔓细叶小,我们应保证7-10天施一次肥,可根施和叶面施肥并用。


采摘:授粉成功后45-55天均可采摘,这时果皮和果肉坚硬,果柄出现木质化。采摘后放置阴凉干燥处7-15天后熟,这时用于烹饪口感最佳。果实生长如果超过70天,果皮会出现木质化,果肉纤维化,果肉水分变大,变的不能食用。


参考:驯化植物起源与进化的新观点(1990年7月至9月),第56-68页。经济植物学,纽约植物园出版社。


枳,一个被误认2000多年的“假”橘子


大多数人都听过这个名字,但同时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它到底是个啥


依农对于枳,有这么一个认知过程


上中学的时候,枳是一种橘子。


到了上大学的时候,枳是被误认2000多年的假橘子。


而当下又觉得,枳也算得上是一种“橘子”。


看上去有些绕,但想想枳能和柑橘扯上关系,又怎能不绕呢?


今天要和大家聊的就是关于枳与橘这绕来绕去的“是与不是”。



枳是橘子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枳不是橘子”。


这是晏子与楚王的一段对话,这其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就不再多说了,相信大家也都读过对其中寓意也有所了解。


关于这段对话,依农只想说句题外话,晏子一齐国人,来到楚国的地盘,人家大王想拿他找个乐子,结果他丝毫不给面子含沙射影的给人家怼回去了,这楚王也是好脾气,要是别人保不齐就把晏子和那小偷一块绑走了,这段对话那还能流传啊。



“感谢”楚王这个讲究人,让“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千古。


我上中学的时候,我们的生物老师,还以这句话作为不同生长环境能改变同种植物生理特性的重要参考案例。


那时的我坚信:枳就是橘子。


而到了上大学的时候,植物学的知识学得更加深入了。


在我的认知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传颂2000多年的名句,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讲竟是一句彻彻底底的谣言。


枳不是橘子

枳又名枸橘、臭橘、臭杞、雀不站、铁篱寨、狗不钻等,为芸香科柑橘亚科枳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枳虽与橘同属于柑橘亚科,但橘是柑橘属植物,而植物不同属之间那关系可就远了,枳与橘顶多能算个“表亲”,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种。


依农想给只听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但没见过枳的朋友,介绍一下枳,它和橘子有太多的区别。


从果实上看,枳果个头很小,成熟后果上有茸毛,单果重量也就30——50克左右,果实内有20——30粒种子,果肉较少,味道苦涩不易食用,但是可以入药(难吃就入药,我们中国人的习惯嘛,另外枳果入药也挺乱的,本文就不讲了)当前也用于提取精油。枳果的这些特征,除了外貌,那还有一点橘子的影子(这里得提一句,我国古代文献中记录的橘指的是柑橘属中的柑橘这一物种)。


从叶片上看,枳的叶柄处有翼叶(简单地说就是一片主叶左右分布着两个小“翅膀”叶),而柑橘属内的所有植物都没有这个特征,另外枳是落叶果树。


枳树开花


从花上看,枳是先花后叶,开花的时候特别漂亮,因此可用于园林绿化和盆栽。


从植株上看,枳植株为灌木或小乔木,植株较矮,并且植株上有“刺”,而橘子没有这个特征。因为枳的这个特征,密植后可以作物植物篱笆,雀不站、铁篱寨、狗不钻等别名皆因枳植株有刺这一特性而来。


从适生环境上看,枳为耐寒植物,可耐受零下25℃的低温,在这个问题之下,没有任何一种橘子可以生存。


从分布范围上看,国内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均有枳的分布,枳的分布问题直白地证明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错误,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广西、贵州、云南可都在淮南地区啊。


所以从事农业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谁要再跟我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一定会给他辟谣,告诉他枳和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种。


枳算是“橘子”

刚信誓旦旦地辟完谣,依农又来一句“枳算是“橘子””,实在是有些突兀,但大家别着急听我从多个角度出发圆回来。


首先,上图是柑橘类水果的起源传播途径,你会发现没有向北走的柑橘类水果。


依农曾开玩笑说是因为冷,柑橘类水果才没有往北走,但其实有向北走的柑橘,而在一路向北的途中因环境的变化出现了原生枳(很有可能是富民枳),所以虽然不是橘子因环境的改变产生了枳,但是橘的祖先因环境的改变产生了原生枳。


枳和香橼、金橘、小花橙、柚、宽皮橘、澳洲指橙澳洲来檬、澳洲沙地橘,都是柑橘类水果的初代“大佬”。


且当前通过基因组测序技术,已完全证明柑橘类水果有着共同的祖先,从这个角度看枳是柑橘类水果,算是“橘子”。


其次,柑橘圈很乱,柑橘类水果之间几乎没有生殖隔离一说,而枳早早地就和柑橘属果树产生了关系,枳属植株中有一叫“枳橙”的家伙,就是枳与酸橙自然杂交而来。


当然枳与柑橘类水果的杂交种不止这一个,还有枳与甜橙杂交而来的积橙、枳与金橘杂交而来的权金橘、枳橙与金橘杂交而来的枳橙金橘。枳能参与柑橘类水果的混乱关系,咱又怎能说它不是“橘子”。


再者,当前诸多柑橘属果树的栽培种身上都有枳身影,枳根系发达、抗病能力强、抗逆性好,因此多用它作物柑橘属果树的砧木,橘子的根都是枳的,从这一点看又怎能说枳不是“橘子”。


写到这里可能大家还有些晕,文章最后依农总结一下我写的是啥?


回到晏子的那句话,其实人家根本就没想给咱普及自然科学知识,突出的是寓意。他的认知中枳就是橘子因环境改变而改变的橘子。在橘与枳个体之间,这个认知是谣言是错的,物种上枳不是橘子。而在基因测序技术诞生之后,在柑橘类这个层次上,我们可以把枳当成“橘子”。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便没有错,因为正是柑橘的祖先向北迁徙因环境改变出现了枳啊!(若还是觉得绕,建议去看依农的上一篇文章)


喜欢有关三农,农业、种植、农村生活、植物科普等类型的文章,那请关注、点赞@依农看天下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

原创不易,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赘述不详,欢迎探讨!





【本文标题和网址】单性果实名词解释(单果和复果名词解释) http://www.dgzd.cn/qiuhua/20230625396.html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7月25日 星期二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